bob体育平台下载_bob电竞体育博彩-游戏|官网

图片

这个培养了民国才女林徽因的老人,曾任金华知县

林徽因与金华有何渊源?

很多人都知道,她与丈夫梁思成曾于1934年来到金华考察建筑,不但确认了武义延福寺是元代建筑,还确认市区的天宁寺大殿同样是元代建筑,使金华在中国建筑史上有了一席之地。

却很少有人知道,林徽因的祖父林孝恂曾在金华为官;而且林孝恂对于这个孙女成长影响非常大,他与妻子是林徽因幼年的直接抚养者,有意识地培养了她的才能、见识、胸襟;此外,林孝恂送子侄们出国留学,开办中西兼济的家学,对于整个林氏家族影响深远,林氏子孙人才济济、满门英烈,正是由此而来。

很多人都知道,她与丈夫梁思成曾于1934年来到金华考察建筑,不但确认了武义延福寺是元代建筑,还确认市区的天宁寺大殿同样是元代建筑,使金华在中国建筑史上有了一席之地。

却很少有人知道,林徽因的祖父林孝恂曾在金华为官;而且林孝恂对于这个孙女成长影响非常大,他与妻子是林徽因幼年的直接抚养者,有意识地培养了她的才能、见识、胸襟;此外,林孝恂送子侄们出国留学,开办中西兼济的家学,对于整个林氏家族影响深远,林氏子孙人才济济、满门英烈,正是由此而来。


林徽因祖父光绪年间在金华为官

林徽因的祖父名叫林孝恂。之前,人们对他的生平了解得并不多,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王从仁长期从事林徽因研究,因此对林孝恂进行了专门的考证,写成《林孝恂生平考略》一文,刊发于《海峡人文学刊》2022年第4期“八闽文史”栏目,才使这位清朝官员的事迹变得清晰。

据王从仁考证,林孝恂(1852-1914),原名孝纯,字伯颖,福建闽县(今福州)人,光绪十五年(1889)考取己丑科二甲111名进士。之后,林孝恂成为翰林院庶吉士,3年后被外放到浙江当知县,他首次担任地方官就是在金华。


林徽因祖父光绪年间在金华为官

林徽因的祖父名叫林孝恂。之前,人们对他的生平了解得并不多,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王从仁长期从事林徽因研究,因此对林孝恂进行了专门的考证,写成《林孝恂生平考略》一文,刊发于《海峡人文学刊》2022年第4期“八闽文史”栏目,才使这位清朝官员的事迹变得清晰。

据王从仁考证,林孝恂(1852-1914),原名孝纯,字伯颖,福建闽县(今福州)人,光绪十五年(1889)考取己丑科二甲111名进士。之后,林孝恂成为翰林院庶吉士,3年后被外放到浙江当知县,他首次担任地方官就是在金华。

对于这段经历,民国二十二年(1933)刊本《闽侯县志》卷八十三中《林孝恂传》载:“光绪十九年癸巳授浙江金华,充乡试同考官,次年赴任,丁母忧服阕。”

而林孝恂长子林长民所写的《先严哀启》一文(现藏于福建省图书馆)中则说:“癸巳,授浙江金华县。到省,调簾差入闱。浙江潮湿,琐院校阅,尤苦郁蒸。未发榜,罹胆疟,发黄,肝胃剧痛,得胆石症,累月方起。翌年正月,赴金华任所,六月遭先祖母丧,家难国难相因而至,是岁盖甲午也。丁酉,服阙到省。”

这两份资料都说,在光绪十九年癸巳(1893),林孝恂被授予了金华知县的职务。他来到浙江时,被临时抽调担任浙江乡试协助主考阅卷的官员。乡试是在八月,天气酷热,浙江每年这时候都会进入“汗蒸模式”,考试院里屋舍狭窄,更是热得像个蒸笼,林孝恂本来身体就比较弱,还没办完这个差事就生了一场大病,直到第二年正月才到金华担任知县。

天有不测风云。第二年六月,林孝恂的继母去世,他便因“丁忧”去职(根据儒家传统的孝道观念,朝廷官员在位期间,如若父母去世,必须辞官回到祖籍,为父母守制)。直至光绪二十三年丁酉(1897)守丧期满,他才复职,到孝丰县任知县。

也就是说,林孝恂仅仅当了5个月的金华知县。

林徽因出生于1904年,在她出生时,林孝恂早已离开金华。


林孝恂是个什么样的官员?

林孝恂担任金华知县的那5个月里发生了什么?如今我们已经不得而知。但从林孝恂在其他地方任官的情况,我们可以猜想他有可能会做哪些事情。

《闽侯县志》把林孝恂列入了《循吏传》。“循吏”即清正廉明的良吏能臣,林孝恂的能力与官声可见一斑。而林长民在《先严哀启》中则略带几分自豪地说,林孝恂“宦游二十年,握州县符七八年,决狱大小以千计,未尝冤抑一人”。

在孝丰县(今浙江安吉)任上,林孝恂的主要政绩是缉盗。据《闽侯县志》记载,当时他实现了“盗敛迹不敢入境”的效果。对于要犯,林孝恂秘密审讯,不让那些“官油子”书吏衙役参与,让自己的儿子林长民笔录供词,之后再三斟酌才形成法律文书,以免造成冤狱。

在石门县(今浙江桐乡)任上,林孝恂的主要政绩是鼓励农桑,兴办教育,奖拔寒门学子。他把原有的书院改为学堂,废八股,鼓励学生学习新学。

在仁和县(今浙江杭州)任上,林孝恂遇到了一场意外。据《闽侯县志》记载,当时林孝恂的顶头上司杭州知府来仁和县打秋风,林孝恂坚持原则,没有满足其要求,并向浙江巡抚汇报,于是知府想办法与其他官员勾结,把林孝恂赶下台。在级别上,他“以知府候补洊升道员”,成为正四品官员,但并无实际任职,而是赋闲在家。于是林孝恂便去日本游玩,探望在日本早稻田大学留学的儿子林长民。

直到光绪三十四年(1908),浙江巡抚增韫进行改革,在海宁成立海塘工程总局,需要一名官员作为“总办”,驻局负责日常事务。经过官绅会议商定,此重任落到了林孝恂头上。据《闽侯县志》记载,在这一任上,“孝恂以提调综全局事,简防勇督工务,沿塘百余里奔走监视,寒暑无闲,潮泛急则昼夜莅工”。可见,林孝恂做这份工作全年无休,“5+2”“白+黑”,因此不到两年便积劳成疾,生了大病,不得不离职回家休养。

在浙江古籍出版社《清朝续文献通考》卷一四中有《抚部院增批塘工局提调林孝恂禀病难速痊请委员接充提调由》一文,说林孝恂对工作“心精力果,擘画周详”,并期待他病好以后再回来“或备顾问,或任稽查,仍当借重贤员,以资佐助”,可见海塘工程总局对于林孝恂的倚重。

这场大病压垮了林孝恂的身体,1914年他便离开了人世。


祖父母是怎样培养林徽因的?

今年5月20日,宾夕法尼亚大学魏茨曼设计学院决定,在对林徽因这位百年前毕业生的选修课成绩进行严格审核之后,追授她当年因为建筑学系不招女生而被褫夺的建筑学位。消息传出,人们再次将目光聚焦在了这位120年前出生的民国才女身上。那个年代,连西方女子上大学、学建筑都是罕事,一个来自中国的女子何以文理兼备、学贯中西?

答案是:林徽因的家族有着远超时代的教育理念,她由祖父母悉心培养长大,自幼接受了良好的中西兼备的家庭教育。

曾著有《留美生与中国社会学》《中国留学教育通史晚清卷》等书的南开大学历史系博士、深圳行政学院副教授陈新华,2020年出版了《风雨琳琅:林徽因和她的时代》一书。在书中,陈新华用了大量篇幅去叙述林徽因的祖父林孝恂,认为他在巨大的变局里走出的每一步,都踩在时代的潮头;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他对林徽因的影响。她写道:“对于林徽因,祖父是静默在她命运中、血液里的,谜底一般地存在。”

陈新华挖掘出来的细节,让我们看到了比《闽侯县志》《先严哀启》里更丰富的林孝恂:他和林徽因祖母游氏一见钟情,一生只爱一人;晚年,在时代的大动荡中,他客居新开埠的上海,投资入股商务印书馆,参与了《译林》杂志创办……

林孝恂更大的成就在教育上,他年轻时做过富户人家的教书先生,为官后为林氏家族搞的家塾,东斋有后来成为著名作家的林纾教古文词赋;西斋有后来成为著名报人的林白水讲时务经世之学;还有加拿大教师授英语,日本教师授日语。在林氏家塾里读过书的林氏子弟,除了成为清末民初政治家、外交家的林长民,还有以《与妻书》闻名天下的烈士林觉民、与林觉民同为“黄花岗七十二烈士”的林尹民、组织起义光复福建的林肇民等人。除了送林氏子侄出国留学,林孝恂还资助海宁青年蒋百里赴日求学,蒋百里后来成为著名军事教育家、军事理论家。

林徽因是林长民的第一个孩子。林孝恂取《诗经·思齐》“大姒嗣徽音” 句义,亲自给她取名“徽音”(后改为“徽因”),希望她继承并发扬家族美好的声誉。

由于林徽因父亲长期在外,母亲又不通文墨,林孝恂夫妇把她带在身边亲自教养。祖母游氏喜爱诗词,工于书法;大姑林泽民给林徽因与表姐们讲《史记》《十字军东征》和《天演论》,让她们背《千字文》《三字经》和《幼学琼林》。林徽因6岁的时候,已经能代祖父写家书给父亲;8岁随家人移居上海后,进入小学接受新式学堂教育;10岁随祖父母到北京与父亲团聚;12岁入读英国教会办的北京培华女中;16岁又随父亲去欧洲游历……正是有了这样的教育经历,才有了后来的林徽因。


?转自“金彩云”APP,记者 金璐